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赴贵州实践研修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6浏览次数:4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思政课教师视野,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7月7日至13日,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赴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活动。

本次实践研修以“探寻红色革命的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采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践研修相结合,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情景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7月4日,学校召开研修行前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祖华明确提出三点要求:要超常规提高研修认识、超常规严格研修管理、超常规取得研修实效。纪委书记王建强调研修期间的纪律。

 

7月8日,研修班在贵阳开班,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红军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所长李俊以“红军长征在贵州”为题,系统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行军路线和战略意义,重点解读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的历史细节和深远意义。思政课教师对长征有了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

在遵义会议会址,斑驳的桌椅、泛黄的电报、磨损的钢笔……每一件文物都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力挽狂澜的峥嵘岁月。思政课教师对“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领会。思政课教师表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黔灵山麒麟洞,一张张图片诉说着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壮举。在息烽集中营旧址,青砖灰瓦间的每一道裂痕,都镌刻着烈士们不屈的故事。思政课教师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思政课教师表示要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在娄山关战役中,面对敌军重兵布防,红军战士以少胜多,用鲜血和智慧书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丽史诗。在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追忆了红军战士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突破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思政课教师感受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表示要以“六要”标准要求自己,全面提升理论素养,练就过硬育人本领,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苟坝会议会址,一条1.5公里的石板路,见证了毛泽东同志为坚持真理而艰难前行的身影。思政课教师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担当。在苟坝会议会址的马灯广场旁,思政课教师围坐交流,从党的决策过程解码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智慧。

 

在孔学堂,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孔子的生平到儒家经典的精髓要义,再到历代儒学大家的卓越风姿。思政课教师表示要紧跟党的步伐,努力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树崇高职业理想,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铸师德师风之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思政课教师研修,从校内延伸到革命圣地,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感知的深度融合,不仅直观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更找到了将红色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多举措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辨识力、理论阐释力、课堂驾驭力,满足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的能力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