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一体多元,坚持以生为本,深化多元育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是强化文化赋能。不断更新党支部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内容和理念,不断内化文化建设的效果,坚持守正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助推“文化育人”平台建设。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通道,布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寄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主题文化走廊。2023年下半年,党支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文化传承使命”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师生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南通传统文化传承使命”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和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红色文化传承使命”为主题的支部活动。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积极探索一条特色育人之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拓展实践基地。在2019年建成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基础上,为适应现实需要,启动校内思政课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下设实践教学中心、创客中心、资源建设中心三个中心,加快元宇宙、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应用,更好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在与原有红色教育基地共建的基础上,与苏锡通工业园区、文化馆、社区结对共建,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
三是建设网络思政中心。全面启动“五十百千万”网络育人工程,聘请5名以上校外网络教育名师、培育10名以上校内理论宣讲名师、培养100名以上学生宣讲员,组织1000名以上网络思政志愿者,真正让10000余名在校学生从中受益,切实把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
四是探索多元服务模式。支部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院、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服务创新”凝聚“服务育人”平台合力,强化宗旨意识,打造“服务型”党组织。2023年,分别于苏锡通工业园区、虹桥街道青年社区、南通市文化馆开展共建活动。通过与苏锡通工业园区共建,统筹校地资源,强化社会服务工作,活动被学习强国、扬子晚报、中国江苏网、南通发布、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积极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南通传统文化传承使命”主题调查研究活动,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传承功能;组织理论宣讲团成员在校内外进行理论宣讲,对学校、地方、社区、企业进行全覆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